旧五代史 - 僭伪列传三

  王建,陈州项城人。唐末,隶名于忠武军。秦宗权据蔡州,悬重赏以募之,建 始自行间得补军候。广明中,黄巢陷长安,僖宗幸蜀。时梁祖为巢将,领众攻襄、 邓,宗权遣小校鹿晏宏从监军杨复光率师攻之,建亦预行。是岁,复光入援京师, 明年破贼收京城。初,复光以忠武军八千人立为八都,晏宏与建各一都校也。复光 死,晏弘率八都迎扈行在,至山南,乃攻剽金、商诸郡县,得兵数万,进逼兴元, 节度使牛丛弃城而去,晏宏因自为留后,建等为属郡刺史,不令之任。俄而晏宏正 授节旄,恐部下谋己,多行忍虐,由是部众离心。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宏益猜二 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因月下共谋所向,谓韩建曰: “仆射甘言厚德,是疑我也,祸难无日矣,早宜择利而行。”韩曰:“善。”因率 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分其兵为五都,仍以旧校主之,即晋晖、李 师泰、张造与二建也,因号曰随驾五都,田令孜皆录为假子。及僖宗还宫,建等分 典神策军,皆遥领刺史。

  光启初,从僖宗再幸兴元,令孜惧逼,求为西川监军,杨复恭代为观军容使。 建等素为令孜所厚,复恭惧不附己,乃出五将为郡守,以建为壁州刺史。天子还京, 复恭以杨守亮镇兴元,尤畏建侵己,屡召之。建不安其郡,因招合溪洞豪猾,有众 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建播剽二郡,所至杀掠,守 亮不能制。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初于关辅破贼时与建相闻,每使人劳问,分货币军 食以给之,故建不侵梓、遂。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忧其胶固,谋于监军田令孜,曰: “王八,吾子也,彼无他肠,作贼山南,实进退无归故也。吾驰咫尺之书,可以坐 置麾下。”即飞书招建。建大喜,遣使谓彦朗曰:“监军阿父遣信见招,仆欲诸成 都省阿父,因依陈太师得一大郡,是所愿也。”即之梓州见彦朗,留家寄东川,选 精甲三千之成都。行次鹿头,或谓敬瑄曰:“建,今之剧贼,鸱视狼顾,专谋人国 邑,傥其即至,公以何等处之?彼建雄心,终不居人之下,公如以将校遇之,是养 虎自贻其患也。”敬瑄惧,乃遣人止建,遽修城守。建怒,遂据汉州,领轻兵至成 都。敬瑄让之曰:“若何为者,而犯吾疆理?”建军吏报曰:“阆州司徒比寄东川, 而军容太师使者继召,今复拒绝,何也?司徒不惜改辕而东,而北省太师,反为拒 绝,虑顾梓州复相嫌间,谓我何心故也。使我来报,且欲寄食汉州,公勿复疑。” 时光启三年。居浃旬,建尽取东川之众,设梯冲攻成都,三日不克而退,复保汉州。 月余,大剽蜀土,进逼彭州,百道攻之,敬瑄出兵来援,建解围,纵兵大掠,十一 州皆罹其毒,民不聊生。

  建军势日盛,复攻成都,敬瑄患之,顾彦朗亦惧侵己。昭宗即位,彦朗表请雪 建,择大臣为蜀帅,移敬瑄他镇,乃诏宰臣韦昭度镇蜀,以代敬瑄。敬瑄不受代, 天子怒,命顾彦朗、杨守亮讨之,时昭度以建为牙内都校,董其部兵。《鉴戒录》 云:昭度以部兵置行府。

  及王师无功,建谓昭度曰:“相公兴数万之众,讨贼 未效,饷运交不相属。近闻迁洛以来,籓镇相噬,朝廷姑息不暇,与其劳师以事蛮 方,不如从而赦之,且以兵威靖中原,是国之本也。相公盍归朝觐,与主上画之。” 昭度持疑未决。一日,建阴令军士于行府门外擒昭度亲吏,脔而食之,建徐启昭度 曰:“盖军士乏食,以至于是耶!”昭度大惧,遂留符节与建,即日东还。才出剑 门,建即严兵守门,不纳东师。月余,建攻西川管内八州,所至响应,遂急攻成都, 田令孜登城谓建曰:“老夫与八哥相厚,太师久以知闻,有何嫌恨,如是困我之甚 耶!”建曰:“军容父子之恩,心何敢忘,但天子付以兵柄,太师孤绝朝廷故也。 苟太师悉心改图,何福如之!”又曰:“吾欲与八哥军中相款,如何?”曰:“父 子之义,何嫌也。”是夜,令孜携蜀帅符印入建军授建。建泣谢曰:“太师初心太 过,致有今日相戾,既此推心,一切如旧。”翌日,敬瑄启关迎建,以蜀帅让之, 建乃自称留后,表陈其事。明年春,制授检校太傅、成都尹、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 度事、管内观察处置、云南八国招抚等使,时龙纪元年也。移敬瑄于雅州安置,仍 以其子为刺史,既行,建令人杀之于路,令孜仍旧监军事。数月,或告令孜通凤翔 书问,下狱饿死。《蜀梼杌》云:“敬瑄废处雅州,以其子为刺史。既行,建遣杀 于三江,令孜仍监其军,复以令孜阴附凤翔,下狱饿死。

  建雄猜多机略,意常难测,既有蜀土,复欲窥伺东川,又以彦朗婚姻之旧,未 果行。会彦朗卒,弟彦晖代为梓帅,交情稍怠。李茂贞乘其有间,密构彦晖,因与 茂贞连盟,关征疆吏之间,与蜀人得失。大顺末,建出师攻梓州,彦晖求援于凤翔, 李茂贞出师援之,建即围解,自是秦、川交恶者累年。后建大起蜀军,败岐、梓之 兵于利州,彦晖惧,乞和,请与岐人绝,许之。景福中,山南之师寇东川,彦晖求 援于建,建出兵赴之,大败兴元之众。洎军旋,建承虚奄袭梓州,据彦晖,置于成 都,遂兼有两川,自此军锋益炽。天复初,李茂贞、韩全诲劫迁车驾在凤翔,梁祖 攻围历年。建外修好于汴,指茂贞罪状,又阴与茂贞间使往来,且言坚壁勿和,许 以出师赴援,因分命诸军攻取兴元。比及梁祖解围,茂贞山南诸州皆为建所有,自 置守将。及茂贞垂翅,天子迁雒阳,建复攻茂贞之秦、陇等州,茂贞削弱不能守。 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此言失策,吾所得已多,不俟复增岐下。茂贞虽常才, 然名望宿素,与硃公力争不足,守境有余。韩生所谓入为扞蔽,出为席藉是也。适 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及梁祖将谋强禅,建与诸籓同谋兴复,乃令其将康晏 率兵三万会于凤翔,数与汴将王重师战,不利而还。赵匡凝之失荆、襄也,弟匡明 以其幹奔蜀,建因得夔、峡、忠、万等州。及梁祖开国,蜀人请建行刘备故事。建 自帝于成都,改元永平。五年,改元通正。是年冬,改元天汉,又改元光天。在位 十二年,年七十二。子衍嗣。

  衍,建之幼子也。建卒,衍袭伪位,改元乾德。六年十二月,改明年为咸康。 秋九月,衍奉其母、徐妃同游于青城山,驻于上清宫。时宫人皆衣道服,顶金莲花 冠,衣画云霞,望之若神仙,及侍宴,酒酣,皆免冠而退,则其髻髽然。又构怡神 亭,以佞臣韩昭等为狎客,杂以妇人,以恣荒宴,或自旦至暮,继之以烛。伪嘉王 宗寿侍宴,因以社稷国政为言,言发涕流,至于再三。同宴佞臣潘在迎等姑奏衍云: “嘉王好酒悲。”因翻恣谐谑,取笑而罢。自是忠正之臣结舌矣。

  时中国多故,衍得以自安。唐庄宗平梁,遣使告捷于蜀,蜀人恟惧,致礼复命, 称“大蜀国主致书上大唐皇帝”,词理稍抗,庄宗不能容,遣客省使李严报聘,且 市宫中珍玩,蜀人皆禁而不出。衍既冲呆,军国之政,咸委于人。有王宗弼者,为 六军使,总外任;宋光嗣者,为枢密使,总内任。洎严至蜀,光嗣等曲宴,因言中 国近事,严亦引近事折之,语在严传。光嗣等闻严辩对,畏而奇之。及严使还,奏 庄宗曰:“王衍呆童耳,宗弼等总其兵柄,但益家财,不恤民事,君臣上下,惟务 穷奢。其旧勋故老,弃而不任,蛮蜓蜑之人,痛深疮痏。以臣料之,大兵一临,望 风瓦解。”庄宗深然之,遂蒐兵括马,有平蜀之心。唐师未起时,伪东川节度使宋 承葆献计于衍云:“唐国兵强,不早为谋,后将焉救?请于嘉州沿江造战舰五百艘, 募水军五千,自江下峡,臣以东师出襄、邓,水陆俱进,东北沿边,严兵据险。南 师出江陵,利则进取,否则退保硖口。又选三蜀骁壮三万,急攻岐、雍,东据河、 潼,北招契丹,啖以美利,见可则进,否则据散关以固吾圉,事纵不捷,亦攻敌人 之心矣。”衍不从。

  唐同光三年九月十日,庄宗下制伐蜀,命兴圣宫使魏王继岌为都统,枢密使郭 崇韬为行营都招讨。其月十八日,魏王统阙下诸军发洛阳。十一月二十一日,魏王 至德阳,衍报云:“比与将校谋归国,伪枢密使宋光嗣、景润澄,南北院宣徽使李 周辂、欧阳晃等四人异谋荧惑,臣各已处斩,今送纳首级。”是日,衍上表曰: “臣衍先人建,久在坤维,受先朝宠泽,一开土宇,将四十年。顷以梁孽兴灾,洪 图版荡,不可助逆,遂乃从权,勉徇众情,止王三旬,固非获已,未有所归。臣辄 绍鎡基,且安生聚。臣衍诚惶诚恐,伏惟皇帝陛下,嗣尧、舜之业,陈汤、武之师, 廓定寰区,削平凶逆,梯航垂集,文轨混同。臣方议改图,便期纳款,遽闻王师致 讨,实抱惊危。今则将千里之封疆,尽为王土;冀万家之臣妾,皆沭皇恩。必当舆 榇乞降,负荆请命。伏惟皇帝陛下,回照临之造,施覆帱之仁,别示哀矜,以安反 侧。傥坟茔而获祀,实存没以知归,臣无任望恩虔祷之至。乙酉年十一月日,臣王 衍上表。”其月二十七日,魏王至成都北五里升仙桥,伪百官班于桥下,衍乘行舆 至,素衣白马,牵羊,草索系首,面缚衔璧,舆榇于后。魏王下马受其璧,崇韬释 其缚,及燔其榇,衍率伪百官东北舞蹈谢恩。礼毕,拜,魏王、崇韬、李严皆答拜。 二十八日,王师入成都。自起师至入蜀城,凡七十五日。案:以下原本残阙。据 《欧阳史》云:同光四年,衍行至秦川驿,庄宗用伶人景进计,遣宦者向延嗣诛其 族。天成二年,封衍顺正公,以诸侯葬。《五代史补》:王建在许下时,尤不逞, 尝坐事遭徒,但无杖痕尔。及据蜀,得马涓为从事,涓好诋讦,建恐为所讥,因问 曰:“窃闻外议,以吾曾遭徒刑,有之乎!”涓对曰:“有之。”建恃无杖痕,且 对众,因袒背以示涓曰:“请足下试看,有遭杖责而肌肉如是耶!”涓知其诈,乃 抚背而叹曰:“大奇,当时何处得此好膏药来。”宾佐皆失色,而涓晏然。王建之 僭号也,惟翰林学士最承恩顾,侍臣或谏其礼过,建曰:“盖汝辈未之见也。且吾 在神策军时,主内门鱼钥,见唐朝诸帝待翰林学士,虽交友不若也。今我恩顾,比 当时才有百分之一尔,何谓之过当耶!”论者多之。杜光庭,长安人,应《九经》 举不第。时长安有潘尊师者,道术甚高,僖宗所重,光庭素所希慕,数游其门。当 僖宗之幸蜀也,观蜀中道门牢落,思得名士以主张之。驾回,诏潘尊师使于两街, 求其可者,尊师奏曰:“臣观两街之众,道听涂说,一时之俊即有之,至于掌教之 士,恐未合应圣旨。臣于科场中识《九经》杜光庭,其人性简而气清,量宽而识远, 且困于风尘,思欲脱屣名利久矣,以臣愚思之,非光庭不可。”僖宗诏而问之,一 见大悦,遂令披戴,仍赐紫衣,号曰广成先生,即日驰驿遣之。及王建据蜀,待之 愈厚,又号为天师。光庭尝以《道》、《德》二经注者虽多,皆未能演暢其旨,因 著《广成义》八十卷,他术称是,识者多之。

  孟知祥,字保裔,邢州龙冈人也。祖察,父道,世为郡校。伯父方立,终于邢 洺节度使,从父迁,位至泽潞节度使。知祥在后唐庄宗同光三年,授西川节度副大 使,知节度事。天成中,安重诲专权用事,以知祥庄宗旧识,方据大籓,虑久而难 制,潜欲图之。是时,客省使李严以尝使于蜀,洞知其利柄,因献谋于重诲,请以 己为西川监军,庶效方略,以制知祥,朝廷可之。及严至蜀,知祥延接甚至,徐谓 严曰:“都监前因奉使,请兵伐蜀,遂使东、西两川俱至破灭,川中之人,其怨已 深。今既复来,人情大骇,固奉为不暇也。”案:此句疑有舛误。

  即遣人拽下 阶,斩于阶前。《欧阳史》云:李严至境上,遣人持书候知祥,知祥盛兵见之,冀 严惧而不来,严闻之自若。天成二年正月,严至成都,知祥置酒召严,因责严曰: “今诸方镇已罢监军,公何得来?”《鉴戒录》云:李严于天成初复来临护,孟祖 加之礼分,从容数其五罪,命剑斩之。

  其后朝廷每除剑南牧守,皆令提兵而往, 或千或百,分守郡城。时董璋作镇东川已数年矣,亦有雄据之意。会朝廷以夏鲁奇 镇遂州,李仁矩镇阆州,皆领兵数千人赴镇,复授以密旨,令制御两川。董璋觉之, 乃与知祥通好,结为婚家,以固辅车之势。知祥虑唐军骤至,与遂、阆兵合,则势 不可支吾,遂与璋协谋,令璋以本部军先取阆州,知祥遣大将军李仁罕、赵廷隐率 军围遂州。长兴元年冬,唐军伐蜀,至剑门。二年,以遂、阆既陷,又粮运不接, 乃班师。三年,知祥又破董璋,乃自领东、西两川节度使。应顺元年,以剑南东两 川节度使、王称我帝于蜀,改元明德。七月卒,年六十一。案:《孟知祥传》, 《永乐大典》原阙,今采《册府元龟》僭伪部以存梗概。

  昶,知祥之第三子也。《宋朝事实》云:昶,初名仁赞。《挥尘余话》云:昶, 字保元。

  母李氏,本庄宗之嫔御,以赐知祥。唐天祐十六年,岁在己卯,十一 月十四日,生昶于太原。及知祥镇蜀,昶与其母从知祥妻琼华长公主同入于蜀。知 祥僭号,伪册为皇太子。知祥卒,遂袭其伪位,时年十六,尚称明德元年。及伪明 德四年冬,伪诏改明年为广政元年,是岁即晋天福三年也。伪广政十三年,伪上尊 号为睿文英武仁圣明孝皇帝。皇朝乾德三年春,王师平蜀,诏昶举族赴阙,赐甲第 于京师,迨其臣下赐赍甚厚,寻册封楚王。是岁秋,卒于东京,时年四十七,事具 皇家日历。自知祥同光二年丙戌岁入蜀,父子相继,凡四十年而亡。《五代史补》: 孟知祥之入蜀,视其险固,阴有割据之志。洎抵成都,值晚,且憩于郊外。有推小 车子过者,其物皆以袋盛,知祥见,问曰:“汝车所胜几袋?”答曰:“尽力不过 两袋。”知祥恶之,其后果两世而国灭。孟知祥与董璋有隙,举兵讨之。璋素勇悍, 闻知祥之来也,以为送死。诸将两端,李镐为知祥判官,深忧之。及将战,知祥欲 示闲暇,自写一书以遗董璋。无何,举笔辄误书“董”为“重”字,不悦久之。镐 在侧大喜,且引诸将贺于马前,知祥不测,曰:“事未可测,何贺耶!”镐曰: “其‘董’字‘艹’下施‘重’。今大王去‘艹’书‘重’是‘董’已无头,此必 胜之兆也。”于是三军欣然,一战而董璋败。

  史臣曰:昔张孟阳为《剑阁铭》云:“惟蜀之门,作固作镇,世浊则逆,道清 斯顺。”是知自古坤维之地,遇乱代则闭之而不通,逢兴运则取之如俯拾。然唐氏 之入蜀也,兵力虽胜,帝道犹昏,故数年间得之复失。及皇上之平蜀也,煦之以尧 日,和之以舜风,故比户之民,悦而从化。且夫王衍之遭季世也,则赤族于秦川; 孟昶之遇明代也,则受封于楚甸。虽俱为亡国之主,何幸与不幸相去之远也!

“本文内容由网友整理或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第一时间删除。”
<< 上一章 下一章 >>

章节

太祖纪一 太祖纪二 太祖纪三 太祖纪四 太祖纪五 太祖纪六 太祖纪七 末帝纪上 末帝纪中 末帝纪下 列传一 列传二 列传三 列传四 列传五 列传六 列传七 列传八 列传九 列传十 列传十一 列传十二 列传十三 列传十四 皇纪上 皇纪下 庄宗纪一 庄宗纪二 庄宗纪三 庄宗纪四 庄宗纪五 庄宗纪六 庄宗纪七 庄宗纪八 明宗纪一 明宗纪二 明宗纪三 明宗纪四 明宗纪五 明宗纪六 明宗纪七 明宗纪八 明宗纪九 明宗纪十 闵帝纪 末帝纪上 末帝纪中 末帝纪下 列传一 列传二 列传三 列传四 列传五 列传六 列传七 列传八 列传九 列传十 列传十一 列传十二 列传十三 列传十四 列传十五 列传十六 列传十七 列传十八 列传十九 列传二十 列传二十一 列传二十二 列传二十三 列传二十四 列传二十五 列传二十六 高祖纪一 高祖纪二 高祖纪三 高祖纪四 高祖纪五 高祖纪六 少帝纪一 少帝纪二 少帝纪三 少帝纪四 少帝纪五 列传一 列传二 列传三 列传四 列传五 列传六 列传七 列传八 列传九 列传十 列传十一 列传十二 列传十三 高祖纪上 高祖纪下 隐帝纪上 隐帝纪中 隐帝纪下 列传一 列传二 列传三 列传四 列传五 列传六 太祖纪一 太祖纪二 太祖纪三 太祖纪四 世宗纪一 世宗纪二 世宗纪三 世宗纪四 世宗纪五 世宗纪六 恭帝纪 列传一 列传二 列传三 列传四 列传五 列传六 列传七 列传八 列传九 列传十 列传十一 世袭列传一 世袭列传二 僭伪列传一 僭伪列传二 僭伪列传三 外国列传一 外国列传二 志一 志二 志三 志四 志五 志六 志七 志八 志九 志十 志十一 志十二 进旧五代史表

微信公众号:sng328
第一时间捕获原创文章

个人微信号:yb0672
授权或合作,加入请备注